“I’m ME, I’m Uni Tang.”
一位樂在漫無邊際中起舞的藝術創作愛好者,好讓靈魂得以自我修復,且身心變得更自由。
始作於數年前、因景生情的滂沱雨夜,本專輯一共收錄4首長約3-5分鐘的音樂創作,依次為:《Nothing But Something》、《不是因為我(None of My Business)》、《讓我留下(Here to Stay)》及《迴(Return)》。此外,還會附上4部長約15秒,分別以4種與歌曲相關的情感元素所製作的實驗極短片,依次為:《Wave》(中譯:波動)、《Waste》(中譯: 浪費)、《Warmth》(中譯:溫暖)及《Wander》(中譯:徘徊),是為歌曲意境的延伸之作。
創作的過程或會倍感孤獨,但若能透過剖白自己而引起共鳴即無憾。我誠摯的希望藉著創作向內探求,在無邊無際的世界上創建專屬自己的、最安心的堡壘,也就是我的《Archive》。
典藏與回憶其實是很類似的,都是較為私密的、甚乎富有想像空間的一些內容。
你有用過當今流行的社交媒體 Instagram的典藏功能(Archive)嗎?這項功能可謂偉大的發明,因為相當的人性化–在「刪除」和「公開」之間多了一個選項,讓那些不想暴露於人前的事物寄放在只有自己才看得到的地方。"Archive"的中文意思是「典藏」或「封存」,兩者均有「隱藏起來」的意味。然而矛盾的是,既然以此作為專題的主題,我必須公開發表我的作品,那何以命名為「典藏」呢?
若純粹從思想上談創作,那麼喜歡創作的人不全都是熱衷於創新的,因為每一次創作也許都是因過去的經歷、也就是回憶而起的啊。每一次創作的過程也許就像倒著帶看著、描繪著和刻畫著過去,然而製成品卻不完全是完好的一次經歷,大多是創作者在過去之上加以主觀性的修飾,因此只有當時人才知道這份創作源自些甚麼,甚或是專屬於哪個誰。可能僅僅是一個難以忘懷的畫面,因為一直在腦海中浮現而想要把它寫成一曲,讓它永久存放在曲子當中–創作人的浪漫也許就是這樣子。
「典藏」也許還可以用來形容一種待處理的狀態。從前的我會覺得把一切暴露出來是很危險的:有可能是想隱惡揚善;也有可能是太想要保有僅存的一點希望,堅信把那些美好的幻想留給自己就好,所以一直有意無意的把某部分的自己藏起來。儘管許多電光石火間發生的事,還來不及消化就已消逝;但我並沒有把一切拋諸腦後,只是後知後覺的領悟到自己的想法是什麼,感覺是怎樣的。久而久之,不知道如何坦露的情感也就積累成創作的養分了– 原來不是不想面對,而是感覺太多太複雜了,還來不及消化就得向前走,才不得不先存起來、延後處理吧?
一呼一吸之間的想念,心中泛起的無數感觸,繼漫長的壓抑過後,迎來了最終的釋放。
常說創作的路很漫長且難熬,也許是因為我們必須向內挖掘自己,且務必對自己誠實,卻不必太在意別人的眼光。透過獨自進行是次創作,我領悟到即使原地踏步也沒關係,但拖延卻是萬萬不可的。也許是殘酷了點,但要來的還是會來的,問題終究還是得解決的,只是來得比想像中要早,突發狀況的出現更是教人措手不及而已。
我亦了解到有情緒是好的,證明自己還有能力去感受,即使創作的過程中或會倍感無比孤獨,但成長的過程中本來就必帶點疼痛。學習著掏空內心,以在紛亂的思緒中整理出有用的線索,以零零落落的元素拼湊出最貼近自己真實的模樣。
只有了解內在運作,方能在最自在的情況下,一步步蛻變成更美好的自己,永遠都不晚。
這兩年多的時間說長不長、說短不短,此專題轉眼間就快告一段落了;但人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呢。透過公開發表是次專題,我的Archive不再是典藏了,這也意味著我終於願意跨越一直以來過不去的重大關口了。只要點燃起心中那點亮光,相信自己可以的,奮身埋頭苦幹,腳下的每一步也就更為踏實,也就真的能往想去的方向邁進了–這也許就是我始終想做創作,說實在也停不下來的原因吧。
● 作品
概念極短片
音樂創作
Album design
bookmark
實體專輯
CD
Cover
Lyrics
● 成果報告書
專輯簡介on sway office:
Soundcloud link:
個人網誌:
專輯介紹on my blog:
Concept video playlist: https://youtube.com/playlistlist=PL3kDGicoOwnnlR9f3frA1ZSWQJSbDZ_Tt
【Archive】
學生|鄧曉程
指導老師|吳懷宣 老師
Comments